黄怀信巧修龙船
沈括〔宋代〕
宋初,两浙献龙船,长二十余丈,上为宫室层楼,设御榻,以备上游。岁久,腹败欲葺,而水中不可施工。时宦官黄怀信献计:于金明池北凿大澳,可容龙船,其下置柱,以大木架其上,乃决水入澳,引船搁梁上。即车出澳水中,船乃架于空中。补讫,复以水浮船,撤去梁柱,以大棚蒙之,遂为藏船之室,且永无暴露之患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在宋朝初年,两浙地区献上了一艘龙船,长度有二十多丈,船上建有宫殿式的楼层,还设置了皇帝的御榻,以备皇帝出游时使用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龙船的船底朽坏需要修缮,但在水中无法进行施工。这时宦官黄怀信献上一个计策:在金明池的北边开凿一个大水湾,这个水湾足以容纳那艘龙船,在水湾底下设立柱子,再用大木头架设在柱子上方,然后将水引入水湾,让龙船搁置在木头梁架上。接着把水湾里的水抽干,这样龙船就架在空中了。修缮完毕后,再重新用水将船浮起,撤去梁柱,最后用大棚将船遮盖起来,这样就成了一个藏船的地方,而且永远也不用担心船只暴露在外受损了。
注释
两浙:浙东和浙西的合称
简析
此文通过叙述宋初龙船的修缮过程,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。黄怀信的计策巧妙利用了水的浮力和梁柱的支撑作用,将原本在水中无法施工的难题化解,体现出古人在面对实际困难时的灵活应变和创新能力;同时,文章描述清晰,逻辑严密,使人能轻松了解整个修缮过程,感受到古代工程的宏伟与精妙。
沈括
沈括(公元1031~1095年),字存中,号梦溪丈人,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(今浙江杭州)人,汉族。北宋科学家、政治家。仁宗嘉佑进士,后任翰林学士。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《梦溪笔谈》。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。精通天文、数学、物理学、化学、地质学、气象学、地理学、农学和医学、工程师、外交家。 81篇诗文 99条名句
南歌子·感旧
苏轼〔宋代〕
寸恨谁云短,绵绵岂易裁。半年眉绿未曾开。明月好风闲处、是人猜。
春雨消残冻,温风到冷灰。尊前一曲为谁哉。留取曲终一拍、待君来。